那些曾提出要做“中国版迪士尼”的公司们,他们现在过的怎么样?
题图 / 来源网络
本文由ACGx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12月5日晚间,乐视视频总裁高飞发内部信,说要驱动乐视成为中国版的迪士尼。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中国,每一家涉足文化娱乐产业的中大型公司几乎都有一个“迪士尼梦”,他们都想方设法地要成为中国的迪士尼。这些企业之所以会将迪士尼作为其精神殿堂,最主要的原因还会迪士尼的商业模式早已成为了内容产业的印钞机。只不过由于迪士尼的产业过于庞大,目前中国还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真正达到迪士尼那样的高度和成熟度。
ACGx盘点了一些曾经提出要做“中国版迪士尼”的公司,看看他们现在过的到底怎么样。
奥飞-致力构筑东方迪斯尼
2016年2月,奥飞发布公告,将把公司名称从“奥飞动漫”改为“奥飞娱乐”。并提出以IP为核心,将公司打造成为兼具中国特色和全球视野的“新世代迪士尼”。这个目标甚至被奥飞写在了集团公司的主页上,并将文案改为“致力构筑东方迪斯尼”。
其实奥飞的迪士尼梦也是很早以前就有了。2003年,做了10年玩具的奥飞决定由玩具制造商转型为内容提供商,于2006年推出了第一部自主开发的动画片《火力少年王》。随后,奥飞逐渐加大在IP内容上的投入,在2013年以5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喜羊羊与灰太狼》,巩固了自己在儿童市场的地位,于2015年斥资9亿收购了网络漫画平台有妖气,以突破自己在内容方面的“k12壁垒”。而在2016年5月,奥飞游戏投资角川游戏占股近10%,他们希望此举能够进一步扩大用户的年龄范围。
除此之外,奥飞还涉足了传媒、VR、教育、文学、主题乐园、社交、机器人等多项领域。
奥飞的主要营收点目前依然是来自儿童领域
不过据奥飞最新的财报显示,奥飞Q1-Q3净利润同增14.9%至4.4亿,营收同增33.7%至25.02亿元,至少从财务数字上还是非常好看的。可是,这些增长的主要原因仍然是来源于动漫玩具的销售,这显然与奥飞的“迪士尼梦”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
万达-让上海迪斯尼20年不盈利
万达虽然没有公开说要成为所谓的“中国版迪士尼”,却是第一个敢于跟迪士尼叫板的中国企业,王健林也曾公开表示:“有万达在,上海迪士尼20年都盈不了利。”
王健林曾多次公开叫板迪士尼
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地产开发商,万达已在全国开业172座万达广场。不过在2015年7月11日的万达半年工作会议上,王健林却宣布全面转型服务业,而且是要“轻资产转型”。转型的目的,就是逐渐去掉地产的标签,把商业、文化产业、金融产业、电子商务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
在2012年,万达就收购了美国第二大影院AMC。2015年,万达旗下的万达院线则又以22.46亿元全资收购澳洲第二大院线公司Hoyts。而到了2016年,万达又以35亿美元收购美国传奇影业100%股权。当然,万达在文化领域的这些投资也很快有了回报,AMC凭借电影《聚焦》在今年获得了第88届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奖,而AMC并购欧洲第一大院线 Odeon &UCI院线的申请也已经通过欧盟批准、成功完成交割,万达也就此成为了世界第一大的院线运营商。
万达的目标是在2020年之前实现顺利转型,为此他们还将继续通过并购的方式来进一步加快转型的步伐。虽然万达曾出品发行了《寻龙诀》、《夏洛特烦恼》、《煎饼侠》等多部影视作品,但IP的缺乏仍然是万达目前面临的最重要的困难,这个问题在万达目前在南昌、合肥开设的两家主题乐园中显得尤为突出。
这也让万达与迪士尼之间的竞争变得格外有趣。这将是包含了主题乐园、商业街、万达茂和酒店等大型商业综合体,分布在全国数个城市的万达城,与上海迪士尼乐园之间的竞争。
华策-冲击“中国迪士尼”的梦想
2016年10月,华策影视发布公告,宣布了高管变动的关系。用华策总裁赵依芳的话来说,这次高层调整的背后,标志着新一轮权利和义务的分配,将是带领华策影视的新业务、新生态去冲击“中国迪士尼”的梦想。
电视剧一直都是华策的强项
相比起来,作为“中国电视剧第一股”的华策拥有不少优质的IP,包括今年热播的《微微一笑很倾城》、《锦绣未央》的背后都离不开华策的身影。不过有趣的是,华策在2016年3月25日晚发布公告,宣布将以近2亿元投资万达影视与青岛万达影视,这显然是在弥补华策在线下实体领域的短板。
在3月14日举办的“华策香港之夜”上,赵依芳也透露了华策在未来的战略方向,将以“SIP+X”战略,布局网剧、电影、综艺三大内容领域,积极与各领域的企业和团队合作,推进娱乐、科技创新融合。显然,电视剧领域出身的华策也正在圆他们的“迪士尼梦”,只不过距离这个梦想成真,还有不少的距离。
光线传媒-再造一个迪士尼
早在2014年,手游公司热锋网络和动画公司蓝弧文化先后被光线传媒收购。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在面对媒体的采访时表示,光线传媒的发展模板是美国的迪士尼公司,将要完成的也是一个全产业链式的布局。
在那个时候,王长田就已经将光线传媒的目标定为“中国最好的内容公司”,试图立足于电视、电影,并不断向外展开新业务,将投资一个公司集群,包括游戏公司、动画公司、互联网视频公司、移动互联网社区类公司、网络文学公司、视频技术公司、主题公园公司等。
在2015年,以电视节目起家的光线传媒在被综艺业务伤透了心之后,决心全心全意投入电影行业,还获得了阿里影业的24亿元投资。在2015年10月,光线集结了十月文化、彼岸天、蓝弧文化、玄机科技等13家动漫公司,成立了被当时的媒体称为有一群”中国皮克斯”的集团——彩条屋影业。紧接着在2016年5月,光线传媒用23.83亿元的现金和价值23.99亿元的光线传媒股票,换来了猫眼电影57.4%的股权,这似乎又成为光线传媒成为“中国版迪士尼”的又一重大事件。
在彩条屋影业出品,目前已经上映的动画电影中,《大鱼海棠》是唯一卖座的
实际上,今年时间热门的电影《美人鱼》、《大鱼海棠》、《你的名字。》,其实在背后都有光线的参与。
在今年10月底,光线传媒披露三季报,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87亿元,同比增长41.79%;实现净利润5.80亿元,同比增长216.55%。仅从数字上看,光线传媒的成绩确实是颇为亮眼,这已经超出了去年全年的净利润。不过问题在于,倘若光线传媒真的还想创造出下一个迪士尼的话,还需要在游戏、视频、社区、文学、主题公园领域继续发力,这条路显然还十分漫长。
长城动漫-打造东方迪士尼
长城动漫的原主业是焦化业务,在2014年长城集团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之后,这家公司就斥资10.16亿人民币并购了6家动漫企业,并将“东方迪士尼”作为其宣传口号,并多次出现在其宣传稿件中。
长城动漫是一家A股上市公司
在今年2016年6月,长城动漫拟斥资7.08亿高溢价收购灵境科技和迷你世界两家动漫VR线下体验公司,但这起并购事件被证监会以“标的资产盈利预测的信息披露不充分”为由否决了。目前,长城动漫已经决定将继续该项重组计划。
不过讽刺的是,靠着并购进入文化产业的长城动漫,到现在也仍然没有诞生出一部可以奠定其行业地位的作品,更别提对动漫产业的推动作用了。
华谊兄弟-未来我们比迪士尼更丰富
2011年,华谊兄弟向实景娱乐公司增资1.1亿元,这是华谊兄弟旗下的全资子公司,负责实景娱乐项目的开发与运营。所谓实景娱乐,就是从电影衍生而来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包括电影小镇、电影世界以及电影文化城。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在谈到实景娱乐时曾表示:“未来我们可能比迪士尼更丰富,因为美国没有这么大的复制空间,他的旅游基础没有中国这么大。”
对于华谊兄弟而言,影视娱乐、互联网娱乐、实景娱乐被认为是拉动公司发展的“三驾马车”。华谊兄弟计划将在不同的地方,根据自己的IP建立不同的项目,包括偏文化旅游的电影小镇、主题乐园“华谊兄弟电影世界”和华谊兄弟文化城。
冯小刚公社
可是,2014年6月正式开放,位于海南海口市的冯小刚电影公社,却在运营一年之后陷入了场面冷清的窘境。此外,包括深圳电影文化城项目、苏州华谊兄弟电影世界也延迟了一年。随着文化旅游项目的遍地开花,华谊兄弟正面临着建设和回收周期长、自有IP的溢出效应弱、以及行业巨头(如万达)的挑战。
在华谊兄弟正式提出“去电影化”战略之后,华谊兄弟的电影也在票房上出现了疲态。让公众留下深刻印象的,也仅仅只是“潘金莲致王健林先生的一封信”罢了。
乐视-驱动乐视成为中国版迪士尼
作为“中国版迪士尼”俱乐部的最新会员,乐视最近的日子并不好过。虽然前三季度交了一份不错的财报,但是欠款风波、内部信、与小米撕逼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也让乐视感受了一把股价下跌、合约跳票、收购告吹的负面事件。
乐视视频总裁高飞在内部信中表示,在完成新一轮BG组织架构调整后,会员和销售管理体系将回归乐视视频,接下来将在内容布局、用户运营、生态协同三个方面重点发力。将加大内容布局,推进“分龄分众”的用户运营,塑造年轻化品牌形象,以及在美国启动Content Open Eco战略。
乐视视频总裁高飞
这些举措是否能让乐视视频成为“中国版迪士尼”,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巧合的是,在12月6日,也就是乐视视频提出要做“中国版迪士尼”的第二天,乐视网的股票再度大跌,报收35.8元,跌7.85%,盘中最低价为35.01元每股,几乎触及跌停。随后在12月7日,乐视网以“拟披露重大事项”为由紧急停牌。
我们现在可以确定的是,对于仍然处于风口浪尖的乐视而言,资金压力恐怕是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吧。
其实迪士尼自己也并不完美
从1926年就创立了的迪士尼公司,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了旗下拥有5大部门,涵盖广播电视、主题公园及度假村、电影电视娱乐、消费品、互动媒体这些领域的跨国媒体集团。对于中国的文创企业来说,迪士尼的模式堪称“教父”级别,他们也千方百计地想立足于自己的固有优势,最终成为屹立在世界东方的“迪士尼”。
但是迪士尼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在面对新兴流媒体的冲击下,迪士尼旗下的广播电视业务已经出现了不小的下滑。几个主题公园也是在建成多年以后才实现盈利,唯一一个很快就盈利的东京迪士尼乐园,其实只是一个特许经营的乐园。而互动媒体这边,迪士尼在今年第二财季报告会上也正式宣布退出了游戏发行业务。为数不多被迪士尼寄予厚望的,也只是上海迪士尼乐园以及更加强劲的电影业务。
在未来,我们也不一定能确信迪士尼将会一帆风顺地走下去,毕竟市场也在不断变化着。也许有一天,将会有另外一家同样优秀的企业将取代迪士尼的地位,而对于中国的文创企业来讲,他们真的能在未来成为下一个“迪士尼”么?